(相关资料图)
□蒋璟璟
近日,“美丽废物”再次成为社交媒介上的热门话题。造型不一的马克杯、设计独特的小家具、包装精致的美妆产品、软萌可爱的玩偶……这些物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好看,却不一定实用。网友们将这一类物品戏称为“美丽废物”,总是买的时候特喜欢、买回家就“吃灰”。想买想得不行、买了根本没用、想扔却不舍得,“美丽废物”总是独具魅力。有网友这样描述自己的购买心态:“我知道买回来不会用,但只要好看,就能让我开心!”(人民日报)
消费社会,消费是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生活本身。电商平台、种草笔记、朋友圈微商、带货直播间、好物短视频,凡此种种,建构了一套全方位的、沉浸式的人造消费景观。这种“景观”,无所不在、如影随形,其以一种强势乃至于粗暴的方式,塑造了大众视域和兴趣。“商业造景”的实践,从线下蔓延到线上,在这股浪潮中,“美丽废物”作为一类特殊的、微观的装饰物,自成一体、自带引力。
时至今日,消费这一行为的底层逻辑,已然发生深刻变化。以往,“消费”更多是一个过程,目的是为了购买某一商品或服务;但如今,“消费”本身就是目的,买到什么东西反倒不那么重要了。浏览货品、比较选择、掏钱下单、等待憧憬、收货拆箱的一系列环节,都能带来巨大的愉悦感。至于说买的东西会不会闲置“吃灰”,似乎没那么重要了。上班族在公司摸鱼网购、在漫长的通勤路上网购、在拿到工资的一瞬间奖励自己网购……这都是美好的疗愈啊。
“有没有用”“是不是浪费”等传统的甄别框架,不足以构成对“美丽废物”的恰当性解释。毋庸讳言,现代社会的购物文化,穿透到其内核,很多都是“习惯性购物”“成瘾性购物”。除此以外,以购物为主要形式的消费,也是一个强化自身认同、安抚内心焦虑、在社会分层中定义自我的重要路径。“明知无用还想买”,买了还要大张旗鼓地晒,甚至关于“吃灰”的吐槽中都透出一股娇嗔,所谓“美丽废物”,注定恨不起来。
总是忍不住购买“美丽的废物”,未必就是自制力不行,更大的可能是,在购买力和审美趣味等层面,恰好和此类商品同频共振、情投意合。开心就是值得,也就无所谓合理还是不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