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态:8旬画家周学斌上海办展,来自广东的他被称为“海派画家”
2023-04-24 00:36:15 周到上海

由艺术上海、梅龙镇广场、上海市工商联文化商会共同主办的“春山澹冶而如笑——周学斌艺术作品展”于即日起至5月5日在南京西路梅陇镇广场4楼举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此次展览是当代中国绘画大师周学斌先生的个人艺术作品展。共展出近120幅作品,分为“春山”、“夏山”、“秋山”、“冬山”及“鸿爪雪泥集”五部分,完整呈现了周学斌先生五十余年深耕中国画创新探索的艺术历程和深厚造诣。

周学斌画展开幕式嘉宾合影他在李可染风格上用力最深

周学斌先生虽然长期工作、生活在广东,但他的画,却常被观众当成海派绘画,当他是海派画家。的确,周学斌的作品,博采众长而自成一格,他是林风眠、黄宾虹的再传弟子,他还深受李可染先生水墨山水写生的影响,画面上的泼彩,还有张大千的韵味。

周学斌用力最深的,还是李可染的风格。1960年代,广东省美协曾举办过一次李可染作品内部展览,周学斌的老师王啸天先生(林风眠弟子)带着他去看,一看之下,周学斌就被震惊了,山水还能这样画!周学斌在展馆里看了又看,直到人家单位要下班了才作罢。

此后,周学斌日夜临摹李可染,他说,我临摹过的李可染作品完全可以出一本大画册了。但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周学斌作品,却几乎感觉不到太多李可染的风格,他已经完全化作了自己的营养。

周学斌《晴云湖》 宣纸丙烯水墨40×50cm周学斌《秋壑图》 宣纸丙烯水墨68×132cm 2001年 倡导在笔、墨之外,建立国画第三技法“光”

周学斌生于1941年,1960年代毕业于佛山艺专,毕业后入伍8年,退伍后到佛山大学执教美术。多年来,他坚持师法自然,到名山大川去写生,也由此打开了他的绘画思路。

在粤北山林写生时,面对面目苍翠,他知道,传统国画技法已无力表现如此美景,在大自然的点化下,周学斌领悟到需要通过多种手段,画出光感。

1996年,周学斌先生发表了论文《用光——建立中国画第三技法系统》,倡导建立“用光”理论体系,在中国画的笔、墨之外,建立第三技法系统。通过多年探索,周学斌也深刻领会到,“用光”理论的重点不在“光”,而要在“用”上面下功夫。

周学斌的“用光”理论被《中国书画报》、《中国美术论文集》刊载,并受邀出席“首届中国画学及中国画发展战略研讨会”。他说,“用光”理论将为中国画开启一个全新的表现空间,但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使命,而是需要一代甚至几代画家去共同接力探索。

周学斌《仙山图》丙烯水墨102×105cm 2019年周学斌先生“丙烯水墨画”又是他的发明

周学斌先生以中国画为基础,兼收西方绘画技巧,变传统点线组合为积墨积色技法,结合其“用光”的探索,并融汇水彩画、版画及油画技法,以色和墨多层次地进行创作,从而赋予画面鲜明的立体感、深厚的层次感和诱人的光感。

周学斌先生还探索将丙烯颜料与水墨结合进行创作。丙烯和水墨结合后,常在画面上留下斑驳而淋漓的肌理效果,他通过在各类宣纸、绫、绢、真丝、布料甚至塑料纸上不断尝试,逐步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丙烯水墨画”技法,它既有传统水墨画的韵味和情趣,又发挥了新材料的性能和肌理效果,尤其适合表现繁茂植被覆盖下的壮丽山川。

展览现场把家乡盛产的葵树绘入画中

此次展览中,周学斌还展出了一批他画的葵树。这是他家乡广东新会盛产的植物,也是制作蒲扇(也称“蒲葵扇”)的基本材料,新会因此被称为“葵扇之乡”。周学斌先生用水墨画出了葵树的千姿百态,并在其中继续探索“用光”的技法。

虽然50多年艺术生涯早已名动画坛,但年过八旬的周学斌先生还是很谦虚地说:“我来上海办展,就是想听听大家对我的批评和指导。”

猜你喜欢